[中国企业报]绝地突围:重生故事
中国企业报记者 张龙/文
如果没有金融危机,许松茂或许现在仍然是一家普通鞋类外贸企业的老总。
“2008年秋,金融危机爆发,国内知名品牌库存商品大量积压,大批制鞋工厂倒闭。
在这个时候,我意识到外贸业务可能会出现瓶颈,所以我决心开辟新的战场,转做内销市场。”许松茂5月14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。
在一帮互联网界朋友的帮助下,许松茂认识到做B2C的成本比较低,因此在2008年底创建了现在的名鞋库,进入了新的领域。许松茂也摇身一变成了名鞋库网站的CEO。
从外贸遭遇困境到去年依靠名鞋库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,许松茂只用了两年。
数据显示,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0000万户,占企业总数的90%以上,中小企业贡献了中国60%的GDP、50%的税收和80%的城镇就业。
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,在劳动力、原材料等成本不断攀升的高成本时代,对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国中小企业而言,价值创造的空间越来越小,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瓶颈和竞争压力,中小企业寻求转型突围已经别无选择。
从外销转入互联网B2C
在外贸订单急速下滑的同时,金融危机也为许松茂带来了新的思路。“2008年,全国市场上有4亿双鞋子的库存,既然年轻人都想买品牌鞋,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库存鞋低价销售呢?”许松茂认为。
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名鞋库开始试水这一市场。最开始的2000万元启动资金是许松茂从自己的外贸企业中拿出来的。“如果这2000万元用光了名鞋库还是没有做起来,那就算了。”许松茂说。
在最初试水的3个月里,名鞋库的日子并不好过。“到处都充斥着我们卖的是不是假货的质疑。”许松茂表示,“我们一开始就对外宣称名鞋库卖的是库存”。
这让看过名鞋库模式的一些投资人有疑虑:卖库存的名鞋库能长久吗?
有行业内人士表示,品牌鞋的生产总量,是根据订货会上代理商们的订单再加一定比例的上浮形成的。也就是说品牌鞋每个品类的库存是“一定”的。如果上游没有库存供应,名鞋库卖什么?
实际上,许松茂自己也承认,像2008年这样的年份,可遇不可求。但市场上库存鞋是不会枯竭的,货源不会有问题。“我们的商业模式与别人是不一样的,名鞋库定位是网上折扣零售商(OUTLETS),用直营连锁的经营模式,拥有数十万双品牌鞋的真实库存,我们自己要背负库存压力的。同行一般不这么做。”许松茂说。
市场证明了许松茂的眼光。去年,名鞋库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。
迄今为止,许松茂对名鞋库的投资已经追加到6000万元,“我们并没有对外开放财务投资。”许松茂说,尽管从2008年开始陆续有VC和PE找上门来。
有专家表示,对于中小企业而言,模式的正确与否将决定公司的成败。纵观OUTLETS模式的价值链条,像名鞋库这样的折扣运营商可以帮助制鞋企业清理库存,回笼资金,同时低价买来库存产品,在市场上也有竞争力。
自有技术赢来订单
与互联网产业依靠模式创新不同,新兴产业中的中小企业更需要有自己的技术。
搬到来安县汊河镇经济开发区一个多月了,安徽省力霸动力锂电池科技公司总经理李学智现在终于松了一口气。“刚刚接通了电话、宽带,这几天正在生产一种锂电池产品。”李学智5月13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。
经历了前期技术研发上不断失败的李学智,现在的李学智在技术上已经有了自己的“话语权”。“我们已经申请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,就是在南京的一个客户的产品上已经使用的动力锂电池安全阀,专利证书已经寄来了。今后我们的产品都要用的。”李学智告诉本报记者。
力霸公司的技术也得到了安徽省里的认可。李学智说,前几天在省里开了个会,说公司的项目好,要求再申请5项专利(其中4项实用新型专利,1项发明专利)就可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。对于发明专利,政府每项要奖励10万元。公司正在研究,把锂电池的包装做成纳米结构,另外准备在大功率电池上做文章。
依靠自有技术,力霸已经从几个月前难以支撑的困境中走出来,赢来了订单。“差一点就坚持不下去了。”李学智表示。
南京的一个客户给了力霸公司20多万元的订单,生产太阳能路灯上使用的锂电池,总共1000组。
该客户说:“公司大小不是关键,使用力霸公司的技术,可以使锂电池寿命达到5年,节约了自己的更换成本。”
对于力霸而言,幸福的烦恼随之而来,“由于公司规模还是比较小,这个订单我们现在开足马力生产,需要一个多月。关键还在于不敢大力去宣传,怕产品有不稳定的地方,也怕产能跟不上。”李学智告诉本报记者。
传统产业的转移
为了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、劳动力支出成本增多等诸多压力,青岛中天针织纺织品有限公司将工厂开到河北省。“去年春节前夕,河北工厂就已经正式生产了,当时大约招聘了200人左右。”青岛中天针织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春告诉本报记者。
有业内人士表示,2011年原材料及人工费上涨等不利因素将使行业中企业两极分化,“订单向大企业集中”使得龙头企业更看中订单质量。目前,人工费上涨20%至30%,将影响纺织服装行业70%的企业。
周春表示,在当前环境下,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,企业只能把工厂建在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的地方,以降低成本。
而对于从内控方面降低成本,周春则表示,由于纺织出口外贸企业,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,利润率本来就很小,单纯依靠管理是解决不了大的问题。
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,去年前11个月,重庆市、安徽省、四川省实际吸收的省外资金分别约1500亿元、4011亿元、5000亿元,同比增幅约84%、50%和35%,而湖南等省吸收的省外资本也明显增加。去年,仅陕西省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752个,实际到位资金1035亿元,占外资在陕到位资金的42%。
但张茉楠提醒说,可以预计的是,未来10年,中西部多数地区将会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常规路径,伴随着中国产业转移的将是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,中国也由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“劳动力比拼”时代,这也将是中国经济转型最难逾越的一个坎儿。而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,将对转移中的中小企业是个考验。
文章来源:中国企业报 http://www.zgqyb.com.cn/shownews.php?doc_id=1034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