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鞋库许松茂:员工好,我才有明天
在名鞋库创始人许松茂眼中,在一家可以持续发展的企业里,只有帮助员工成长,给团队更多的空间和回报,才能过上自己向往的“退休”生活。 7年前,40岁的许松茂向他的团队讲述了一个心愿,希望自己可以在45岁时退休。他认为退休有几个指标,首先不为赚钱而工作,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与生活,给家人更多的时间。第二,要将现在的重担交给年轻人,让企业持续快速发展。 “我以前遇到很多华人企业家,很多人70多岁了,下一代不愿意接生意,自己不得已还要在企业中亲历亲为,我不希望过那样的生活。” 对于这位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的企业家来说,过往的日子始终在拼搏的状态中度过。许松茂从事鞋业贸易已有20余年,他曾创建了艾德(福建)投资有限公司、厦门艾德鞋业有限公司和厦门奥德盛鞋业有限公司,这3家企业是厦门乃至全国外贸鞋ODM的龙头企业,为全球78个品牌代工,2010年合计出口的鞋子总量约为2000万双。 正在生意顺风顺水的时候,金融海啸的暴发让他感到危机四伏。除了生意上的压力,他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团队如何发展、他的退休计划是否还能实现。当外贸这个容易受经济环境影响的行业不再那么稳定时,如何让自己拥有想要的未来?为了理清规划,当时的许松茂甚至找到顾问公司来帮助他考虑企业的未来,但收效甚微。 “40岁过后,我苦恼了一阵子,每天都在想未来的路要怎么走。之前,我一直在为赚钱、为生存而奋斗,来不及谈苦恼。当生存不再是问题的时候,我会开始规划未来,想自己的退休计划,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。”许松茂表示。 那时的许松茂到美国出差,倒时差的时候总会睡不着,他开始尝试更多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走出困惑。从业务角度来看,外贸面临很大的瓶颈,而内贸反而是个大的趋势,同时网络零售的平台同样拥有很多优势。让大家心甘情愿的在企业中长期发展,既满足自身成长,又能够让企业基业常青,此时的他想到了再次创业。 让团队成功 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,加之诸多品牌备战奥运会等因素,当年市场上有4亿双鞋子的库存,这给品牌鞋的一级代理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,许松茂希望整合这些资源,到在网上卖名牌鞋的库存。于是,就有了今天深受网购者追捧的名鞋库(www.s.cn)。 “创业可以给当时200多人的团队一个更好的未来,对一家企业来说,想要成功,首先要为客户创造价值,但当时的我们并不确定能够创造什么价值。所以,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梳理商业模式,我和核心团队的五六个人一起讨论,用了近半年时间,决定采用电子商务的模式。” 事实上,历时半年的讨论已经让第一版的商业计划书变得面目全非。进入一个新的市场,可能性很多,如果将目标锁定在一定的范围内,就必须放弃一些内容。他们心中始终有个“结”,作外贸的时候可以为国外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,能不能让国内的顾客也享受到这样的产品?于是“名鞋库”在许松茂45岁的时候正式上线。 取舍是个很痛苦的过程,但许松茂看来,要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干好一件事,必须要看自己团队的能力。 “我们决定做最辛苦的工作。因为大企业认为这个市场小,而聪明的人认为这很累。我们希望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让企业生存下来。最重要的是,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,给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很好的舞台,让他们都有机会成为百万富翁。” 最初的启动资金2000万,许松茂首先获得了所有股东的授权:“如果这2000万用光了还来不及验证名鞋库的商业模式,大家接受承担风险”。 许松茂信佛,尤其相信因果。他的目标是让身边每个人都可以过的好。他总是强调,“我追求个人成功,但如果我身边的人不好,我一定不会好。如果我身边的人都很好,没有逻辑我会不好。到我老年的时候,大家都在尽心尽力做事,企业蒸蒸日上,我才可以舒服的退休,这是我从40岁到45岁思考的结果。” 让大家都找到自己的价值依然需要老板付出努力的。名鞋库的员工流动率极低也从侧面反应了许松茂为此付出的努力。他认为人才之于企业是符合木桶理论的。即,每个员工都是桶上的木板,大家都很强,才可以将企业做大。 我是公司的老大哥 名鞋库的总部在厦门湖里区的一个老工业区中,许松茂在这里没有坐进自己的小办公室,他更习惯坐在客服人员中间,静悄悄地看着员工工作。这样他既可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,考察系统需要改进的余地,也可以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,寻找内部的潜力人才。了解是培养人的开始。 名鞋库有自己的员工成长训练营,全面培训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。通过这种全员的培训,可以让所有的人都更加了解业务。在一些销售高峰的日子里,公司所有的员工都要到一线去服务。仅去年“光棍节”一天,公司日销量突破800万元,创造每3秒钟销售出一双名牌鞋的成绩。 现实仍超过了许松茂的预期,“日单量从0到400单只用了3个月”,而最初他们计划是“一年”。名鞋库迄今的平均增长率保持在200%~300%之间。仅用一年多的时间,名鞋库月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,快速成长为国内领跑的正品名牌鞋折扣零售网站。面对企业的快速发展,许松茂面临的挑战也接踵而至。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找人难。从专业技能来说,公司需要网罗对互联网、对零售业有更深刻理解的专业人才,同时还迫切需求财务与HR的中高级人才。现在的名鞋库,更多的员工拥有零售经验,但是对网络销售还有很大的欠缺。由于名鞋库的总部位于厦门,相比一线城市,人才的总量和质量都显得先天不足。 更重要的是价值观。名鞋库不仅仅希望简单的找个能够工作的员工,而是要找到企业的合作者,候选人可以将企业作为自己的事业平台。企业家精神和合作精神在中高层尤其被强调出来。对基层员工来说,许松茂希望他们能够和公司有一致的目标,可以在公司中实现自己的突破,并有可能发展为企业合作者。 “价值观要匹配,在员工刚进入企业的时候,完全一致是有难度的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,我希望个人的理想可以在这里实现。我们也相信,通过不断的磨合和交流,就可以达成价值观的一致。”许松茂表示。 事实上,近期,公司也招聘了一些职业经理人,磨合还在进行中。同时,名鞋库作为福建省唯一进入全国在线零售30强榜单(由艾瑞评选)的电商,其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员工的快速成长,也让人才市场纷纷对许松茂的部下“下手”。但在他的眼里,心态急躁和不成熟的员工才比较容易接受高薪的诱惑。同时,看到问题的许松茂似乎对此也并没有“坐以待毙”。 “短期的薪酬是我们的一个管理难点,大家要追求理想也要满足生存,目前看来,我们做的还不够理想,但是公司一直在不断努力。”挖人更集中在名鞋库成立的第一年,有趣的是,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,留下的人开始庆幸自己没有被挖走。因为员工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,薪水也涨了起来。 荣辱与共的合作文化和创业氛围让名鞋库的员工变成了“战友”,而许松茂也成为了企业的舵手和公司的精神领袖。但是他自己却不愿意这样认为。“我的员工是兄弟姐妹,我是他们的大哥。上班的时候,每个人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而下班后,我会经常和大家一起吃饭、聊天、唱歌,看到他们开心,我就会特别舒服。我是公司的总经理,我要为大家负责,这种责任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没有区别。” 「对话」 《首席人才官》:目前公司的状态,与你自己的想象有出入吗? 许松茂:已经比较接近我希望的样子了,至少团队已经比较像了。商业模式需要不断验证,但也实现了我们最初的想法。对企业来说,只要我们有企业家精神,商业模式还不错,文化也对,为社会和顾客创造价值,就会很好的生存。这些因素都具备后,有了好的团队,就可以持续地向前走。我希望大家可以成为造钟的人,而不是报时的人。 《首席人才官》:你一直在为自己设计未来,你的短期目标是什么?最远可以想到多久? 许松茂:我不太愿意对外讲很多,似乎有吹牛的嫌疑。但是我希望名鞋库可以成为百年企业,我很喜欢《基业常青》这本书,也会用我收获的知识指导我的管理。当然,我也清醒地意识到,这中间会经历很多艰辛。以我的判断,零售业的商业模式在国外已经验证了很多年,比较成熟。最主要的是团队要经得起考验。业务模式可以不断优化,但团队要把控这种变化的能力。 《首席人才官》:此前,你对互联网并不了解,现在看来,你认为理解互联网的关键是什么? 许松茂:主要的挑战来自于对年轻一代的理解。要学会放下我自己觉得被经验验证过的一些内容,要让过去的成为过去。 《首席人才官》:这做起来并不容易,自己不喜欢的也要去迎合吗? 许松茂:我强调的是,不用自己的感觉和喜好来判断对错与否、好坏与否。通常年纪大的人总会觉得“一代不如一代”,但是社会一直是在进步的。现在的中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很可能超越了我在大学时的思考,要学会和年轻人交流,年轻代表未来。 《首席人才官》:你微博上有个标签是人生智慧,你的阅历是对此是很有发言权的,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。 许松茂:标签不是我自己贴上去的。但是我这一代人从小就接受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。没有理想的时候或者理想模糊会感到非常的痛苦,大学毕业后我经历了这样的阶段。现在我和团队不谈理想,因为那似乎都不容易实现,我更喜欢谈目标和愿景。我觉得:人生如果能够为自己发几个愿(愿景),设定一些超越自我能力的目标并一一达成,这样的人生将过得充实并快乐! 《首席人才官》:你为什么要坚定的在45岁的时候退休,你的人生排序是什么? 许松茂:在我思考下半生的时候,我会将享受生活排在更重要的位置。生活有很多面,工作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,但是还有家庭生活。但享受生活并不仅仅是休闲,在我看来,更多的是成长和突破自我的过程。个人成长、充电、人生体验和历练,这些过程并不一定都是甜的,我会接受所有的酸甜苦辣,这种态度我在年轻的时候就确定了。 《首席人才官》:为什么你在年轻的时候可以想明白这些内容? 许松茂:是信仰危机,文革过后,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受到很大挑战。那时候我开始读书。宗教、哲学等等。创业后,开始读外贸的书、管理的书,包括德鲁克,还有很多日本企业管理的书当时很热门,我读的也比较多。在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成长,学习能力是必备的。 《首席人才官》:在考虑名鞋库模式的时候,你当时很强调运用团队当时的能力来工作,这和很多企业家,想好商业模式再招人非常不同。你的想法是什么? 许松茂:我比较欣赏《从优秀到卓越》讲得把正确的人先拉上车。我希望去创造一个基业常青的公司,这需要发挥团队的智慧与能力,我相信每个都人会有不少短板,但聚合成一个优秀的团队,短板应该会很少。同时,我比较倾向于佛教因果,所有的东西都不是偶然的,好的结果不是等出来的,而是要创造好的条件,让它满足发展规律,这也是物理学的定律。因果也不是泛泛的概念,只要符合规律,条件具备,给予推动力,它会加速度向前走。 来源:《首席人才官》杂志 作者: 蒋艳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