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松茂的名牌鞋“网上仓库”
2008年秋,创办名鞋库时,许松茂的初衷很简单,为在外贸公司的一帮兄弟另寻出路。做了20多年鞋类外贸生意的福建人许松茂注意到,金融危机之后国内有超过4亿双鞋子库存,鞋子的生产成本甚至高于库存鞋的售价,大批制鞋工厂倒闭。他意识到危机中孕育的商机。
配图:许松茂和他的“名牌鞋仓库”
3年后,他创办的这家名牌鞋网上仓库成为了中 国最大的鞋类B2C电商之一,其在淘宝商城的旗舰店创下单日销售额2500万元的记录。然而,同众多的中国电商一样,名鞋库不得不面对从去年下半年中国电 商开始进入严冬的残酷现实。不过他认为,这并不是真正的电商冬天,而是来自风险投资的降温。“因为,中国网民对电商的需求依然实实在在摆在那里,电子商务 市场的整体规模还在不断上升中。”
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:“目前,国内垂直平台型电商的现状几乎是‘两肋插刀’。一刀是成本压力,另一刀是 价格战。这3年中,仅电商网站流量成本就增加了10倍。而另一方面,为了抢占顾客规模,多数电商在赔本赚吆喝。”他一针见血地指出,“去年底,一些中国电 商赴美上市失败,一夜之间,大家意识到,上市不能靠用户规模,还是要靠盈利模式和利润,否则即使当时上市,也可能是流血上市。于是,大家开始反思,电商的 本质究竟是什么。”
“创建名鞋库时,我已经45岁了。当时我们整个团队都在外贸行业摸爬滚打,金融海啸袭来之 前,大家就意识到会出现订单下降、坏账等问题,外贸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困境。我当时在想,这么一大帮人,总得另寻出路。我们已经在鞋子领域打拼了十几年。可 以说,我们很了解鞋子,也只会做鞋子。”
随后,许松茂带领一拨兄弟创办“网上奥特莱斯”——名鞋库。2008年12月18日,名鞋库上线。 主售库存名牌鞋。最初,公司起步并没有引入VC,6000万资金由创业团队自行筹集。刚上线那阵,许茂松先招呼身边做鞋的员工、朋友过来购买、体验。由于 鞋子质量很好而且价格便宜,一般是市场的四、五折的价,甚至更低,最初的口碑就这么做下来了。许松茂还给“名鞋库”制定了两项“铁律”:一是“逐件验 货”,每件鞋品都要经过“流水线”严苛品检,鉴定为“良品”,才能入库销售;二是“正品保障”,名鞋库是福建第一家设立12315维权点的电商。
短短3年间,“名鞋库”成长为中国鞋类B2C的领跑者之一,许说,“我们主要针对城市白领、学生等群体,我们是想让那些财力还不足的年轻人也能买得起正品名牌鞋。”2011年,阿里巴巴为名鞋库注资1500万美元。
事实上,从鞋商手中包销库存产品的商业模式印证了长尾理论的观点:在销售产品时,厂商关注的是少数几个所谓“VIP”客户,“无暇”顾及在人数上居于大多数 的普通消费者。而在网络时代,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,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“尾部”,“尾部”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“头部”。
许松茂这样描述中国电商的现状:目前,大部分电商企业都处于行业初期快速扩张的阶段,巨大的生产、物流建设成本无法避免。在这种情况下,活下来成为了硬道 理。名鞋库在商业模式上的独特之处在于,其实现了全网布局,不仅开通了官方商城,还进驻了淘宝商城、QQ商城和京东商城等各大B2C平台。与同样在网上卖 鞋的好乐买、乐淘等同行的战略重心不同,名鞋库将主要精力用于去网上大平台开店。
“我们销售额的60%左右来自于大平台销售,而非自营的垂直网站。”许松茂说,“对于垂直电商来说,应该去最有人流的地方开店,到占有中国B2C市场的80%的淘宝、京东商城这样的大平台去销售,有利于控制成本。而做独立垂直电商运营成本过高。”
艾瑞咨询调查显示,继服装、3C电器之后,鞋类成为垂直B2C第三大细分领域。2010年,垂直鞋类B2C企业销售额破亿的超过3家,其中包括好乐买、名鞋库、乐淘等,刚过去的2011年,鞋类B2C的发展明显提速,竞争也愈演愈烈。
“国内不少电商靠广告赚取流量,追求规模增长,然后吸引投资、谋求上市,风投和电商都希望靠短跑取胜。”智道咨询合伙人张凯指出,去年有的大电商的广告投放高 达10亿,“烧钱”最终让电商遭遇“寒冬”。来自风投的忧虑也在进一步加深。清科集团CEO倪正东说:“风投们在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投了 很多电商公司,但是这些公司亏损严重,2011年电商全行业亏损总额达到20多亿美元。”在这种情况下,很多电商的融资变得越来越难。
受风投降温影响,电子商务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,2010年中国B2C的同比增长速度为300%以上,2011年中国B2C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380亿元,同比增长预计达128%。
许松茂认为,电商企业大把烧钱、跑马圈地式的重资本、轻商务的运营模式,将难以维系下去。“电商的冬天终将改变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,VC推动型的电商发展模 式将终结,接下来每个电商只能通过练好内功来生存。”他指出,电商创业是一场和自己欲望搏斗的有节制的游戏,“随着名鞋库的逐步发展,原先诸如‘品牌授权 受阻’等情况已经改变,阿迪达斯、李宁、kappa、New Balance等公司提供的商品均来自其总公司的电子商务总仓,点对点到仓。”一些品牌商还 主动提出供应“限量版新品”。
来源:经济观察报 http://www.eeo.com.cn/2012/0217/221016.shtml